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BWIN必赢 > 健身知识 > 健身常识

健身知识

Fitness knowledge

分类>>

到2025年崇州的全民健身行动将有这些变化!

2023-12-12 14:52:34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到2025年崇州的全民健身行动将有这些变化!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崇州正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全面推动体育事业和产业的发展,稳步推进《崇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计划到2025年,建立健全与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以规划为引领,落实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行动。结合我市国土空间规划加快编制《崇州市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科学制定《崇州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行动方案》,切实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BWIN必赢

  持续推进“三类”体育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崇州市南部新城体育综合体建设;加快推进羊马“天府青年城”建设发展;加快崇州市体育中心升级改造;推进各镇(街道)综合多功能运动场或综合健身馆的建设、各村(社区)室内、外健身设施的居民健身中心的建设;完善我市“一场一馆一池两中心”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配置。

  大力推动“家门口”运动空间建设。充分利用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城市路桥附属用地,符合安全要求的厂房、建筑屋顶、桥下空间、城市“金边银角”剩余空间和新建社区综合体、宜居乡村等,推动每个村(社区)至少建成1个“社区运动角”。

  着力推动公园城市“镶嵌式”体育设施建设。依托桤木河湿地公园、崇阳新城体育公园、仁里体育公园、黑石河公园、道明竹艺公园、天府绿道、白塔湖、无根山等户外运动资源,丰富公园城市健身场地类型。新建或改建符合国家、省建设标准的体育公园不少于3处。

  稳步推进智慧场馆建设。将崇州市南部新城体育公园改造为智慧体育公园,在人口密集的区域安装智能户外健身设施不少于10处,创新打造智慧化24小时健身房2处。

  不断提升健身设施管理使用效率。鼓励配建包括但不限于健身小径、笼式足(篮)球场等标准或非标准“室外智能健身房”,鼓励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

  做响“运动成都活力崇州”全民健身品牌。不断完善“国际风筝邀请赛暨全国传统风筝锦标赛”“凡跑绿道百公里挑战赛”“社区运动节”“乡村运动节”“全民健身运动会”等固化品牌活动办赛机制;积极组队参加成都市社区运动会成都市全民健身运动会等市级全民健身赛事。

  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定期举办群众基础好、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创新办好广场体育、趣味体育、假日体育等具有崇州特色的传统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发展路跑、足球、篮球、排球、徒步走、骑行、登山、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棋牌类、游泳、体育舞蹈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积极培育航空运动、马术、轮滑、车模(航模)、户外运动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

  加大全民健身活动与重大体育赛事融合力度。以品牌赛事带动全民健身,引领市民由观赛人群转变为参赛人群,推动形成高水平体育赛事和全民健身活动互促互进的良好发展局面。

  不断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水平。加快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推动体卫融合、体教融合;加大“社区运动健康师”培训力度;实施市民体质提升工程;举办科学健身知识讲座;提升全民健身科技水平;鼓励企业参与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平台和科学健身指导平台建设。

  切实提高重点人群体育素养。畅通体育特长学生小学、初中、高中的升学机制,建立6:3:1项目布局体系,促进青少年竞赛体系和学校竞赛体系融合;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健身活动时间不低于1小时,帮助在校学生掌握2项以上体育运动项目技能;组织开展气排球、乒乓球、门球、桌上冰壶、太极拳、中华通络操等适合老年人的赛事活动;积极推进残疾育工作;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

  制定产业发展政策。促进崇州市体育产业发展,形成产业聚集,强化赛事落地,提升体育品牌影响力,构建优势体育产业生态体系,制定支持体育产业发展专项政策。

  扩大体育消费新供给。大力发展以航空、马术、山地运动、水上运动等时尚运动项目为引领的新兴运动项目产业;鼓励街子镇、道明镇、隆兴镇、怀远镇、元通镇、文井江镇等旅游资源丰富镇(街道)发展体育主题乡村民宿、体育+旅游主题乐园。

  营造体育消费新场景。将体育消费场景与亲子互动、公共艺术、户外游憩、微度假、田园生态旅居、休闲餐饮等业态叠加;鼓励发展全时段体育消费业态,鼓励在特色商业街、健身步道开展夜跑、夜骑等夜间健身活动;积极打造集文化宣传、旅游推广、纪念产品发布、观赛服务、住宿餐饮、运动社交、主题活动等于一体的复合型消费场景。

  构建体育消费新生态。定期发布体育市场供需机会清单;促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打造运动大数据服务平台;在公共服务平台上创新开发运动模块,建立市民个人运动积分体系。

  加快推进区域体育设施协同发展。推行“一”在体育场馆、健身机构的应用,推动形成高质量的城乡健身圈。

  融入成渝体育协同发展大局。推动和重庆市潼南区的体育文化交流和市民交往,提升社会聚合力和人民健康水平。

  积极参与国内外体育交流合作。以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为契机,加强与国内外体育赛事活动的交流;积极配合申办、联办各项体育会展活动和体育交流活动

href=""

搜索